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隔墙谈情和牛粪抹衣 ——哈尼族婚俗

http://www.cnair.com 2013-04-25 15:09:21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

  哈尼族碧约人的婚俗特色,在姑娘帽子上体现得十分充分。碧约姑娘在未成年时,每人头上戴一顶六角帽。成年后,要再加戴一顶,因为一旦被小伙子抢去,回家还有一顶。碧约人对戴帽子是十分讲究的,姑娘不戴帽子是大不敬。碧约姑娘成婚后,要到怀孕才将帽子改为包头。

  在哈尼族卡多人中,如果姑娘长到16岁,父母就会在她的住房的墙上开一个窗,叫“露”,这样姑娘就可以通过“露”和小伙子谈情说爱了。每到晚上,小伙子来到姑娘墙外,站在“露”外唱歌,如果姑娘有意,就回答他。并开了窗让你见他。如果不理你,那小伙子只好走开。

  哈尼族叶车人在男女交往中,如果双方都有意,就在白伞下细谈。如果大家都没带,向别人借也可以。叶车人最热闹的节日是“抛松毛”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青年男女寻找对象的好场所。大家将松毛采下,抛向自己的意中人,按照叶车人的规矩,抛给谁的松毛多,就表示对谁的情意深。

  哈尼族支系较多,婚俗也多,其中有几种十分有趣。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婚礼上要请老人唱调子祝福,祝福新娘第一胎生女儿,第二胎生男孩。在婚礼上,村寨中的孩子还要将牛粪、猪食、灶灰拌成的稀泥抹到新郎新娘的身上,以示对他们的祝福。到婚礼结束,还要将本寨年纪最大而又未婚的男子找来,强迫他将特意留下的猪尾巴吃下,最少也要舔一下,勉励他不要做情场上落伍者,赶快物色对象结婚。

  居住在墨江的哈尼族碧约人举行婚礼时,新郎站在自家门口,分开双腿,让新娘从胯下钻过去;卡多人在婚礼接近结束时,新娘还要为每个前来帮忙的人端上一盆洗脚水。

  居住在云南哀牢山上的哈尼族人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姑娘出嫁的时候,需要一个年龄相当、美貌而干净(家中父母兄弟健在、无死于非命者)的女郎作伴娘,称之“陪婚”,当地人称做“米确”。新娘接到夫家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方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篱笆叩头,再向酒席上长辈和歌手行埋头礼,然后要吃下新郎亲手递来的一碗半生饭,表示心甘情愿,海枯石烂不变心。当晚,新娘与伴婚女郎在新郎的“公房”里过夜,一般拒绝与新郎同居。据说,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同居者,今后的爱情生活会不长久。

  第二天晨鸡啼头遍,新娘手抓一把白米,在新郎姐妹的陪同下,到村外井里背一背泉水。到了井边,将白米撒进井水中,表示新娘已成了喝这眼井水的人。全家老少喝上新娘背回的泉水,感到无比甘美。等到日头高升,新娘随同陪婚女郎背着用巴蕉叶包的掺着鸡蛋的糯米饭回娘家去。糯米饭的包数必须与女方村里的户数相等,以便分送给各户,表示对血亲祖根的确认与孝敬。当天黄昏时分,新娘单独返回夫家,方可与夫同居。即使是情投意合的夫妻,初婚期间,新娘每轮(十二天)也只在夫家住二至三天,日后每轮逐次增多,过一两年后就不再每轮必回娘家了。属于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当初每轮只在夫家住一两天,日后减少时日,以至不再回夫家。这种分住两地的习俗谓之“坐家”或“不落夫家”。“坐家”期间双方都有充分的社会自由。

  这里的姑娘每人都有一个精巧别致的细篾笆盒盒,可容一斤饭。每当娘子回夫家的时候,就用这个系有彩带的小篾盒,盛满白花花的大米饭和火熏猪肉干巴、腌鸭蛋等佳品回去。这小盒饭当地人称“合嘎拖”,意即包晌午。据说,凡做娘的都怕自己的女儿在夫家不习惯,恼羞而饿着肚子,包响午表示亲娘的一付慈善心肠。当然,响午饭带到夫家,娘子并不背人独食,有时是小夫妻一同享受,而更多的时候是送给了丈夫的弟妹们吃。

新闻表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