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起源是檀君朝鲜,阿尔泰人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欧亚大陆迁徙到朝鲜半岛后形成的,[8][9]檀君朝鲜的王室成员解慕漱在现今中国的吉林省吉林市建立扶余国前期王城,然后王城迁往吉林省扶余。扶余国衍生出卒本扶余和南扶余以及东扶余。卒本扶余为高句丽;南扶余为百济,因为扶余人只有一百多人涉水抵达马韩,所以叫做百济;东扶余为高句丽所灭。然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并存的三国局面。 三国同种,民俗文化一致。 高句丽为中国的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灭亡,一部分人口被迁往中国内地,大部分人口逃亡到新罗和百济。 百济被新罗征服,人口并入新罗。
新罗灭后,三国旧贵族曾经一度恢复各自的国家,历史称为后高句丽、后百济、后新罗,旋即被后高句丽统一,建成高丽。 元朝曾经一度对高丽用兵无果,此期间大量女真和契丹人遗留在此。 高丽将军李成桂政变后,建立朝鲜。 当代的朝鲜族在16世纪基本形成。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朝鲜半岛北部的夫余、沃沮、东濊、鲜卑、高句丽人、渤海人、女真、契丹及汉族等东北亚民族也有一部分融合进朝鲜族(新罗人)中。与他们最近的民族是尼夫赫人及科里亚克族。经过基因、文化、民俗证明,扶余、高句丽、百济、新罗是朝鲜族的直系祖先。 从西汉开始,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清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的亲密关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1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李棩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把侵略予头指向朝鲜。18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远征从对朝鲜进行侵略,胁迫朝鲜订约通商。另一方面派人来华交涉。当时总理衙门答称:中国向来不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题发挥说,中国既不过问朝鲜事务,所谓“属国”只是空名,日本决心以“自主之邦”对待朝鲜,遂于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鲜签订了朝日“江华条约”。“江华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此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酿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由于日本并不满足于这些利益。在其准备就绪之后;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继而侵华的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