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锡伯族西迁

http://www.cnair.com 2013-09-08 13:39:13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
\



西迁
  康熙年间,科尔沁蒙古为了向清朝表示友好,把锡伯族交给了清朝政府,编入八旗的新满洲。

18世纪中叶,在准噶尔平乱和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后,伊犁人烟稀少,边防空虚,此时面对沙俄扩张急需加强防务。自1762年起,朝廷抽调满、汉、蒙、索伦(达斡尔)官兵驻防伊犁,但仍兵力不足,于是征调锡伯兵。1764年春朝廷从盛京(沈阳)、辽阳、开城等共十七城选调锡伯官兵1020人连同家属共3275人西迁,政府发给西迁官兵每户一顶帐篷、一口锅、一辆车、三头牛和两匹马。当年农历4月18日在沈阳锡伯家庙太平寺乡亲送别,开始西迁伊犁戍边。后来确定这天为西迁节。西迁路线图​

  西迁官兵从沈阳出发,经过张家口、外蒙,越过杭爱山,农历八月下旬到达乌里雅苏台。当时蒙古高原大雪降临,加上长途跋涉和畜疫流行,出发时的3000头牛已死亡2600头,所带的2000匹马,300多匹已瘦弱不堪。于是决定在此休整越冬。第二年农历三月,乌里雅苏台将军给补充了500匹马和500峰骆驼,继续西行。经过阿尔泰,取道塔城、博乐,农历七月二十日到达伊犁。

  西迁途中,一度粮食奇缺,锡伯族军民就挖野菜充饥;缺乏布匹,产妇便用野草包裹婴儿。他们带着女祖宗——“喜利妈妈”,祈求她保佑人口平安;带着男祖宗——“海尔堪玛法”,祈告他保佑六畜兴旺。出发时,他们点燃了麻绳,一根接一根,让故乡的火从东北延续到西陲。锡伯族人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走完了西迁全程。

  到达伊犁后,经清点,途中生婴儿350多个,自愿随军的亲属405人,实际到达伊犁的锡伯族为4030多人。伊犁将军将西迁兵民安置今察布查尔,沿伊犁河南岸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他们自带弓箭腰刀,驻守在伊犁河畔18个卡伦,并且定期派官兵到塔城和喀什换防。1866年,伊犁发生维吾尔、回民暴动,锡伯族官兵坚持抗俄斗争,不屈不挠。后来他们逃往俄国,后经谈判终于返回中国。在总管、领队大臣喀尔莽阿率领下,他们撤到博尔塔拉、车排子、塔尔巴哈台屯种军粮。1868年,驻塔城的代行伊犁将军荣全,将西部营官兵编为塔尔巴哈台新满营右翼3旗。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屯垦的锡伯兵民积极支援粮草,积极参战,回归伊犁。1881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伦从新满营中挑选右翼马队锡伯官兵一营留驻塔城,其余全部调回伊犁。1912年民国政府实行裁旗(满营)归农,驻塔城的锡伯族官兵遂弃甲归田,连同家属定居塔城县喀拉哈巴克地方。

  锡伯族官兵弃甲耕田、安家落户后,他们充分利用塔城的自然条件,挖渠开荒,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塔城东北方向开凿了一条约十几里的长河,即阿布都拉大渠,并修复了卡浪古、西伯图等多条灌溉渠,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为塔城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代,西迁锡伯军人后代——吉庆和肖夫,赴沈阳寻找家庙,在太平寺发现了沈阳锡伯族家庙满文碑,现今原件在故宫博物院

新闻表情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